第1317页

道医宗主微微一笑道:“中医现在遇到了好时机,国家连续发布利好的政策,引导西医大夫往中医发展,地方上也在做基础工作,有小学已经开设中医课程。现在中医需要一个爆发点,三味堂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脚踏实地,步伐扎实,不出三年,就会形成气候。到时候我还得感谢你,为道医宗的弟子们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

苏韬对道医宗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就是有大智慧大胸襟的人,虽然之前因为王国锋的缘故,他对道医宗怀着些许戒备,但与道医宗主接触下来之后,终于知道但凡能在中医走得很远的人,无论医德还是心境,都抵达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若无悲天悯人之心,如何济世医人。

当然,在道医宗主的眼里,对苏韬的评价也很高。

贺吉突然出现,讲述了火车上苏韬救人的经过,看似一个小插曲,但道医宗主受到触动很大,苏韬将仗义行医的行为,已经融入到自己的骨髓里,所以才能走到哪里,将弘扬中医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中医的传承,需要苏韬这样的年轻领军人物。

第1063章 共襄杏林盛举

贺吉联系到省电视台的记者,下午三点左右,新闻采访车抵达,拿话筒的是一名女记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在,电视台出镜记者无论容貌还是气质都上佳,苏韬面对这个阵势,顿时有点紧张,镜头恐惧症的毛病又犯了。

很难想像一个夺得过无数荣誉,在国家领导人面前侃侃而谈的年轻神医,竟然在镜头面前紧张到大汗淋漓。

“苏专家,你不要太紧张,保持正常心态,即使说错什么也没关系,后期我们会让编导进行剪辑。”女记者面带微笑与苏韬说道。

凌玉叹了口气,取了一张湿纸巾,走到苏韬的身边,给他擦拭了一下脸,低声道:“等下你不要看着镜头,也不要看着记者,看着我回答问题。”

苏韬重新吸了口气,用力地点了点头。

道医宗主在旁边摇了摇头,嘴角泛着些许笑意,也就是这个时候,才能发现苏韬其实不过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凌玉的办法果然有些效果,苏韬目光落在凌玉的身上,和女记者问答交流起来,虽然画面有些古怪,但摄像师能够正常拍摄,否则的话,苏韬表现对太拘谨,即使后期编导技术再好,拼出来的画面,也会影响最终播出的效果。

“请问您当时如何得知火车内有人得了急病?”女记者循序渐进地问道。

“我睡觉比较浅,听到外面有骚乱。广播也在播放求助通知,贺主任比我还早到一步。”苏韬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