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页

这个几年后将会非常流行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继sn、bbs以及icq之外的第4种流行趋势。

一度热度极高,甚至超越了sn及icq、qq这种即时通讯的风头,而且日渐取代了bbs那般原始的交流形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blog背后的技术,和吴涛这几天一直在揣摩的校内网社交方式,其实是相通的。

想到这里,吴涛顿时一拍大腿,长身而起。

秦潇潇在厨房里做着晚饭,吴莹莹正在旁边打下手。

于是吴涛直接拿着这份意向书到了餐厅,招招手把俩人叫出来道:“这个意向,你们为什么ass掉了?”

“哦,这个呀。”吴莹莹拧着眉头回忆道:“网络日志,听起来像是专业的程序员才会用到的功能,感觉受众并不够广,所以潜力应该很有限。”

吴涛追问道:“如果对方可以提供一种编辑形式,让普通人像专业程序员一样撰写自己的网页和内容,然后发布出来,这样一来,受众就没有问题了。”

“可是网络日志,听起来像是私人日记。谁会愿意把日记的内容公开发表呢?这个功能使用的人恐怕不会多……”吴莹莹的思维依旧陷入在牛角尖了,出不来。

倒是旁边的秦潇潇思忖着道:“老板,你的意思是,一旦这种网络日志不限于专业程序员使用,普通人可以拿它来撰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上面,并不限于日记,也可能是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记录,甚至是一些技术分享,是吗?”

总算有个开窍的了。

吴涛颇为赞许地道:“没错,这种blog中所能涵盖的内容越丰富,那么它的社交属性就越有价值。所以在未来,甚至可以支持照片、音乐乃至视频的编辑和发布,那么blog的作用将更为广泛,甚至会成为社会媒体网络的重要部分!”

“……而且这种形式,能够作为传统搜索引擎的补充,成为网络共享平台的一部分!”

三人这么一讨论,思路豁然开朗。

于是吴涛又将自己关于校内网的创想,和眼前的blog联系起来,一个新的互联网社交网站的框架,便形象而鲜明地矗立起来。

结果仨人越讨论越投入,直到厨房里传来一阵浓郁的焦糊味,这才回过神来。

“糟糕,我的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