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这是造车还是造飞机啊

当地的楚南官府很乐意牵线搭桥,为安隆汽车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如此情况下,又不搞核心发动机,变速箱领域研发的的安隆汽车公司,自然也就不肯上市了。

嗯,如果他们要搞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话就不行了……搞这两玩意需要的资金可不是几百万,而是一两千万打底,就这弄出来的也只是堪用,想要性能好一些,还得继续往里头砸钱,每年几百万都是轻的……跟无底洞一样。

这么说吧,把安隆汽车公司整个卖了,都凑不出研发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钱……因此引入战略投资资金就很有必要了,而投资资金为了未来的顺利推出,自然也是要推动企业上市的。

这也是为什么五大汽车公司,都是清一色的上市企业……早年的李氏动力公司被拆分出来独立上市,也是因为研发太花钱,其母公司李氏制铁发现,只靠一家之力真心养不起。

当年为了搞发动机和变速箱,李氏动力公司每年都是几百万的纯研发投入往里砸,砸的那是让人心惊胆颤啊……而且是连续好多年都没啥成果,更没上市产品,李氏动力公司自身没有造血能力,只能靠外部资金维持。

如此也逼得李氏制铁不得放弃全资控股,采取了引入战略投资,然后更是干脆独立上市……经过多轮战略投资,上市,以及上市后的增发股份,到了今天,李氏制铁所持有的李氏动力公司的股份,其实只剩下百分之十六而已。

不过依旧是大股东,并且和投资者达成了协议,靠着投资者的支持依旧拥有对这家汽车公司的运营权。

其实不少战略投资者,也是看中李氏制铁的身份,才战略投资李氏动力公司!

李氏制铁,那可是大楚帝国里市值最高的综合性超大型企业,其诸多核心业务随便拆分一个出来,都是超大型企业。

如造船,通用机床业务,电气业务。

此外他们还还有诸多中小业务,如特种机械业务,舰载蒸汽机业务,钢铁业务,冶金业务,运输业务……这些所谓的小业务如果拆分出去独立上市,那妥妥的也是中大型企业。

能够稳压李氏制铁一头的,也就只有工业部直属的那几十家超大型官办企业集团了……但是话有说回来,今天的李氏制铁大部分的股份都是被官方资本所持有,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和官办企业区别也不大。

当然,掌管李氏制铁这家巨无霸企业的还是李氏家族。

李氏家族的多个核心族人,再加上一群职业经理人组成了这家巨无霸企业的运营团队,然后向官方资本组成的董事会负责。

李氏制铁这家巨无霸企业还是比较复杂的,很难用民营企业或官方企业去给它定位,因为它同时具备两者的特性。

背靠这样的李氏制铁集团,能够让李氏动力公司发展的更好。

因此李氏制铁如果放弃李氏动力公司的经营权,采取不管不问的话,人家投资者还不放心呢。

然而,即便是备考李氏制铁,李氏动力公司当年依旧需要靠着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股份增发等诸多方式来凑集资金进行研发。

可见在这年头里想要搞发动机和变速箱乃至其他汽车相关的研发是有多费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大汽车公司逐渐建立更多的新技术专利壁垒后,后来者想要进入也就越来越困难。

专利墙不是那么容易绕过去的。

安隆汽车公司虽然在豪车领域里折腾的很欢快,但是也没自信到自己研发这些核心技术的程度……该公司的几个主要股东目标很一致,就当一个第三方独立汽车厂商,然后做品牌,做组装。

其他先不管,先狠狠地捞一笔!

至于说引入投资者,把公司做到上市,然后让身价暴涨之类的……那太虚,公司市值很虚的,尤其是在当代汽车产业这种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里……几百万研发经费投下去,说不准连根毛都不会给你剩下。

如此情况下,那些大资本都是奔着未来去的……可不允许你现阶段就提现分红,也不允许你创始管理人团队套现走人的。

人家北美大富豪宋二牛……创投北美汽车公司多年,北美汽车公司都发展为五大汽车公司了,但是到现在,愣是一分钱分红都没拿到过!

他是不想吗?

不是的!

他也想分红的……但是其他股东不同意,要把盈利投入到研发以及扩大生产当中去啊。

甚至连出售股票都没有出售过,根据投资协议,他的股票要出售的话,还得再等三年……而且三年后也只能出售一小部分,逐年可以解套一批股份。

想要完全套现,得十年后!

人家投资者可不傻……这么多钱砸进来搞汽车研发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可不会让你这个创始人轻易套现离场。

宋二牛都如此了,更别说其他独立厂商的一些小老板了……你想要拥抱未来,那么未来怎么样不好说,但是现在的好日子肯定是没有了。

所以很多独立厂商是不接受战略投资,也不上市,而是老老实实的自己发展,赚钱了就分红……获得也很滋润的。

毕竟现在的汽车市场,是属于超级增量市场,只要不是做的太过分,也别有太大的野心,只是当一个普通的中小第三方独立厂商的话,其实还是很有搞头的。

大钱没有,但是小钱还是轻轻松松的!

毕竟帝国太大,人口也多……五大汽车公司再强势,它也无法占据整个帝国的汽车市场……因为各独立汽车厂商所在地的官府不允许!

比如楚南长沙府当地的知府衙门……三天两头找五大汽车公司在当地的经销商的麻烦!

原因很简单,安隆汽车公司作为一家当地汽车公司,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以及税收!

帝国的这些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保住当地企业不被外来大企业给挤兑破产,保住当地就业和税收。

很多时候都是明目张胆的搞地方贸易保护的……那都不是立场上有所偏袒那么简单,而是直接下场帮着当地企业直接一起对阵外外地企业的。

外地大企业不服?你乖乖过来投资建厂嘛,只要你来了,回头我就把这种保护政策也给你安排上……主打的就是一个‘区别对待’!

这也是很多大楚帝国的超大型企业,往往会在很多地方都建立生产基地……一方面是为了就近生产销售,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这种潜藏在水下地方贸易保护主义。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