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罗兰也就顾不上计较白瑞德到底去了哪里——她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准备新奥尔良市的一场盛事上:这座城市为了提振经济,打造美国南部的“美食之都”,举行了新奥尔良美食节,并将此期间会评选“新奥尔良最佳餐厅”。

组委会放出话来,这评选不计餐厅的规模,也不限菜系,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味道好不好。

能够入选“最佳餐厅”的三家餐厅,除了能够得到市政府认证的“金字招牌”之外,还能够得到一大笔奖金。

罗兰早就想拿一笔钱出来,资助一下像威尔和托尼那样的伤残军人,建立一个基金会,或者是俱乐部之类的机构,让曾经被战争深深伤害过的人将来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立即征得了芒罗太太的同意,去报了名,准备参加这场评选。

消息一传出来,餐厅里的熟客们顿时一片欢呼。

“夫人,您的餐厅如果不是‘最佳餐厅’,那还有哪家餐厅能够配得上这个名号?”

“不不不,”罗兰摇双手表示,“你们可千万别这么夸张,新奥尔良有那么多餐厅……”

“不夸张,”一名日常订位,就差在这里拥有一个保留座位的主顾转过脸来望着罗兰,“您应当有信心,您的餐厅拥有最地道同时也是最创新的克里奥尔菜。”

这位主顾描述的一点儿也不错,罗兰的烹饪就是这样:她领会着克里奥尔菜系的精髓,然后把这种精髓天马行空地应用在各种食材和烹饪方式上,而从不拘泥于任何菜谱。

因此罗兰向来能给食客们创新和惊喜,但是真正熟悉克里奥尔菜系的老饕却又总觉得她做的这是最地道的克里奥尔菜。

“对了,这次他们打算怎么评这‘最佳餐厅’?”另一个主顾大声问。

“首先,”早先开口的那名常客先清了清嗓子,然后说,“美食节的组委会会先派食评员去各家餐厅听取评价……”

他向周围看了看,说:“没准现在在座的就有哪位是食评员。”

“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