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像越描越黑了。

与座的都是刚刚经历过“300美元”危机的人,那段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几乎都是在“生与死”之间兜了一圈——不止罗兰一个人需要塔拉。为了避免被扫地出门流离失所,其他人也都需要塔拉。

但是苏埃伦不像他们这样,她似乎把肯尼迪先生的钱已经当成了她自己的钱。为什么要把未婚夫的钱借给姐姐,帮她还债呢?

这个从小就和自己不合的、骄傲的、令人讨厌的姐姐。

一旦肯尼迪先生结婚,她就脱离这个家庭了,债务、塔拉的税金也不再关她什么事。

或许他们会厚着脸皮一起跑到肯尼迪先生家去,可到那时候她苏埃伦是主妇了,就是别人看她的脸色,而不像是现在这样,永远是她看别人的脸色……

人人都这么揣测苏埃伦的心意。

但是他们当着罗兰的面,谁也不敢说。

万一谁说了真话,把罗兰惹得跳了起来,指着塔拉的大门,大骂苏埃伦,让她像埃米和乔纳斯一样“滚”,这该怎么办?

谁知道罗兰听苏埃伦说完,托着腮想了一会儿,竟然替肯尼迪先生解释了一下,说:“他这么说,估计是看到了不错的机会……”

捧着茶杯和空着手的人们,脸上大多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罗兰的表现太令他们吃惊了,因为他们所熟悉的那个“思嘉”,通常来说并不总是具备这种“理性”。

谁知罗兰却真的很兴奋,她站起身,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

“锯木厂真的是个好主意。”

“战争刚刚结束,亚特兰大的损毁那么严重,回到故乡的人,南下到这里来‘淘金’的人,他们都着急盖房子……锯木厂把原木加工成统一规格的木材,既有销路,又不需要额外关心其他细节,是不错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