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刘局长,山华连环杀人案花了三年才破,请问侦破难在哪里呢?

这问题看似刁钻,事实上在《追凶者》开机仪式的前两日,剧组就已经发了一份通稿给前来参加的媒体记者们。

一般媒体记者不会满足于一些常规的问题,总会提出尖锐的、触及事件本质的问题想搞一些独家的大新闻。

但这个电影背后有公安部站台,还有市刑侦局局长做总顾问,所以当地的媒体记者是不敢在当地的公安部面前搞事情的。

而且当年就是因为媒体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潮,导致整个山华市因为这个连环杀人案人心惶惶,百姓们频频愤怒地质疑警方,认为他们是光吃饭不干事的废物。

现在翻出陈年旧案,网络里依旧到处是谩骂警察无能的声音,这让公安机关颜面扫地。

所以,这一个看似刁钻的问题是故意让记者在发布会上提出,让刘局长亲自向大众解惑当时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局限造成的破案困难。

山华连环杀人案整个案件几乎没有目击者和间接证人,当年山华市街头也几乎没有监控探头,尤其是贫困的榆华县。

刘方金拿起话筒道:而第一起案件的被害者是隔半年才发现的遗骸,施工现场十分混乱根本无法找到任何关键性线索。在本身就不好找线索的情况下,案发现场由于是正在施工的工地,到处是工人们的指纹和脚印,让甄别变得更加困难重重而后,凶手作案全都选在了下雨日,凶手犯案手法残暴冷血,令人发指,而且每一次的案件性质都会有点微妙的变化。所以,最初两三起案件时,还不确定是否是同一个人所为。而技术人员虽然对所有案发现场都逐一进行反复勘查,努力获取痕迹物证,但同样的,田地里到处残留着附近村民们的脚印。所以,在没有目击者和没有高科技技术的情况下去寻找犯罪嫌疑人,无疑是大海捞针一般的困难。

但面对这样的困难,警方从没有放弃搜捕犯罪嫌疑人。每一起案件发生时,警方都围绕着案发现场,逐村逐街、逐户逐人进行调查走访。在确认是连环杀人案并且成立了专案组后,从专案组刑警到各乡镇协助调查的一线民警们,一共有一百多人参与了此案侦查。甚至,在第三起案件发生后,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所有大街小巷。确保案件时,巡逻的警察能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

而在巡逻的过程中,警方发现了凶手丢弃的有关第三位被害者的物证,其中被害者的身份证上有着不属于被害者的指纹。我们当时就怀疑这是凶手的指纹。但鉴于当时技术落后,取指纹比现在困难很多,对比指纹也是需要刑警使用放大镜一一地查看。山华市一共两百万人,所以,没办法像现在这样,让所有人都进行指纹验证。也就是这段时间里,发生了第四起杀人案。

据说没能尽快锁定凶手,是因为前两位被害者的犯罪侧写做错了。宋嘉德性格偏执,凶狠残暴,然而最初的犯罪侧写曾认为凶手犯案是早有预谋,喜欢在下雨天犯罪,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所以现场周围找不到关于凶手的任何线索、凶器和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