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3章 摸着石头过河

最晚到明年春天,平壤都尉屯耕甲团,就将完成本部团卒所需的共计四十万亩田的开荒工作。

两千人,四十万亩,也正是按照当年,刘盈定下的‘每人二百亩’的标准所开。

现如今,已经接近完成任务的屯耕团团卒们,也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未来。

开荒任务提前完成,那屯耕团到农民的转化,自然也要提前;

按照朝堂的规矩,明年秋天,平壤都尉屯耕甲团的四十万亩田收获的时候,就是平壤都尉屯耕甲团原地解散,成为安东郡治所——安化城头两千户‘农户’的时间。

过去两年,由平壤都尉屯耕甲团开垦出的四十万亩田,也将按照朝堂当年的承诺,以每户二百亩,分给两千名团卒。

对于那两千名团卒而言,这,就意味着‘立业’;

既然已经‘立业’,那接下来的,自然就是成家。

田亩,靠自己一锄头一锄头开出来了;农宅,也早已发到了自己手中。

那接下来,自然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好生活,在向这两千名团卒招手。

但在郡守吕禄发回的奏报中,这两千名军卒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大事’,却都无一例外的抱有悲观态度。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安东郡,根本就没有几个中原女子!

朝堂派去驻守的军队,以及那二十几个屯耕团,无一例外都是汉子!

无奈之下,朝堂抱着‘侥幸一试’的心理,在今年春天颁布政令,允许平壤都尉屯耕甲团的团卒们,将愿意投靠自己的家人接去安东,由朝堂承担路费;

结果却也不出王陵所料:整个‘家属’队伍上千号人,处于适婚年龄的女人,却仅有五十余。

在安东那地界,这五十个女人自然不可能嫁给当地土着,大概率会被平壤都尉屯耕甲团内部吸收;

但两千名团卒,却只有五十人解决了人生大事,无疑是直白的告诉长安朝堂:中原女子,已然是指望不上了······

更有甚者:这五十个率先成家的同袍,很可能让其余的团卒,更加渴望自己能早日娶妻生子!

这样一来,原先被长安朝堂无限期搁置的‘屯耕团卒成家立业’的问题,就顿时变得有些迫切了起来。

中原女子指望不上,朝堂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让屯耕团卒,于当地土着民当中,寻找自己的爱情。

但这个提议,却又将朝鲜当地土着的安置问题,再次摆上了台面······

“嗯······”

“安国侯之虑,亦朕之忧。”

御榻之上,天子刘盈低头沉思良久,终还是缓缓点点头。

“若使屯耕团之卒,以当地朝鲜遗民女妻之,则于余者,亦当有所举措。”

道理再简单不过;

对于朝鲜当地土着而言,安东郡的设立,意味着这些人,都成为了理论上的‘汉民’、

但在安东郡设立之前,将朝鲜当地土着编户齐民之时,长安朝堂却并没有将这些人纳入‘农籍’,而是在安东郡,史无前例的发明了‘民籍’。

民籍,顾名思义,就是民众的户籍。

但在中原,士农工商等群体虽也都算‘民’,却从来都没有人被纳入过‘民籍’,而是按照出身,纳入农籍、商籍,又或是官籍、宫籍。

这就好比后世,数学专业学子的课表上,会有微积分、代数、几何、统计等课程,唯独不可能有一门课叫‘数学’一样;

汉家的民众有农籍、商籍,乃至官籍、宫籍,唯独不会有‘民籍’。

在当年那场东征卫满朝鲜的战争之后,本就生活与朝鲜治下的民众,便被纳入了‘民籍’;

而后续派往当地的屯耕团,其团卒才被纳入了当地的‘农籍’。

之后,当地民众与各屯耕团之间,也可谓是井水不犯河水。

——屯耕团以城池为中心,向四周开垦荒田;而当地群众,则依旧按祖辈们留下来的生存技能,以渔猎为业。

屯耕团是半军事化集体,团卒除了那栋农院,基本没有其他私人财产,所以这些团卒和当地人之间,也基本不会有什么交流。

顶天了去,也就是屯耕团将领出面,用集体财物,和当地群众换取一些物资。

近两年的井水不犯河水,也终于是让当地群众不安的心逐渐安定了下来,习惯了以‘汉民’的身份,继续在当地生活。

但对于这些民众,长安朝堂,却至今没有确定的安置方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