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将来翻修的理由都找好了,来钱的事项都给出了方向,这孙女婿脑子真心灵光。沈清明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煞有其事的指点了一番简放。

“你家人少,用不上那么些屋子,后院有了菜地,你家那老头子正好没事儿多活动活动,不说家里的菜蔬能省了花销,若是种好了,光是零碎的卖出去,怕也能挣出些米粮银子来。对了,唯一的不好就是这两个宅子都没水井,简放啊,这事儿你得上心,不是你家就是我家,怎么也要弄一个,不然光是每日挑水的事儿就能为难死咱们这群老老小小的。

对,这是这两家最大的问题,壮年男子就简放一个,还是个要上差的,比不得其他人家。只是这打水井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事儿,因为这也要钱啊,最起码二十两。

“这个我来吧,毕竟我占了便宜,那房子可不用耗费银钱收拾,我这80两花的实在的很,想来我爷爷也一定这么说。”

行,有人接过去就好,不然就他家这家底,这么霍霍可吃不住。哎呀,这孙女婿真是越看越顺眼啊!沈清明完全忘了前几日瞧见自家孙女和他说话时候的酸意。

满意的沈清明效率奇高,风风火火的跟着牙子去办了一应的手续,银子嗖的一下,将家里的存款去了一大截,然后又将事儿又一次托给了全家,定金就给了足足20两,效率惊人的开启了新家翻修程序。

这老沈家突然买了新宅子,还是在靠近匠户街的地方,哎呦喂,直接像是个炸弹,差点整晕了上下左右三条街的邻居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同时,都忍不住为老沈家的银钱匣子操心起来。

他们可是看着大丫他们姐弟几个忙乎了整整一年的,这银子……修缮了老房子,买下了隔壁院子之后,这家里还能有银子?哪怕是赏银再多,大丫这孩子再能干,也不能这么吓人吧!难道这老家伙私房钱这么厚实?不能吧,若是这样,当初病成那样,怎么就没拿出来?

有人说:沈家丫头好像挖到了好药材,卖了大钱,有人看到她进出医馆了。

有人说:沈清明那老小子好像去了几趟道观,怕不是从道观借的银子。

有人说:早先沈家大丫跟着去剿匪的时候,分了好货色的贼脏,得了好处没让人知道,这会儿才拿出来。

有人说:听说沈家又卖了几个秘方,这是将能传家的东西霍霍了才来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