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穷不是没道理的

2011开始 辛老七 2135 字 2022-08-28

连路都没修好,怪不得这么穷。

陈耀东无力吐槽,这特么怎么扶贫?

王庄村是典型的山区,不缺水,地也不少,其实条件不差,之所以穷是因为这里的人不愿意出去打工,实际上景安下面的好几个县都是靠劳务输出来摆脱贫困的。

种地致不了富,这是毫无疑问的。

绝大多数农民,除了农民这个职业,还要兼职农民工。

就像陈爸陈妈,只要庄稼地里没活就要去打工,只靠十几亩地是养不住家的。

死守着土地不出去打工,在如今这个年代,贫穷是必然的结果。

政府也在想办法,比如推广蔬菜大棚,或者经济作物。

可问题是,蔬菜大棚太多了,种了菜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到价,农村就会亏本,经济作物也一样,七八年前景安下面的几个县到处都是蔬菜大棚,这几年剩下的不到一半。

全都扔一边了。

记的有一年农民西红柿种多了,烂在地里都没人要。

不要说回本了,还得花钱往掉处理。

碰上这种情况,农民真的要哭晕在地里。

农民是社会的底层,抗不住一点点风险。

一年跌倒,就有可能要破产。

到村上转了转,还走访了几户农民,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

今年王庄村大多数人家种的大白菜,还有一部分种了洋葱,也不知道情况如何,要是市场行情好,还能赚两个,去年的大白菜行情比较好,今年种的就比较多。

陈耀东却并不乐观,种的有点多了。

市场部采集了大量数据,根据数据显示,今年景安各县大白菜的种植面积,比去年要高20左右,如果外部市场消化能力能跟上情况会好点,如果外部市场消化不掉,农民的白菜估计要烂地里,景安是农业大市,大白菜产量又很高,景安本地是肯定消化不了的。

葛老板问陈耀东:“兴邦农业消化五百亩大白菜没啥问题吧?”

陈耀东道:“没问题。”

四月所有门店的蔬菜日出货量超过了五十吨,大白菜的出货量好像在十吨左右,每个月大概在三百吨,一年三千吨的出货量,消化五百亩地的大白菜自然没问题。

大白菜亩产量五吨,五百亩地也不过两千五百吨。

不过之前已经和景安的一个村子签下了包收协议,这点比较麻烦。

旁边县领导道:“大白菜经济价值不高,就算兴邦农业能消化今年的白菜,王庄村也只能维持在温饱线上,我觉的兴邦农业应该跟王庄村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菜农种植一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蔬菜作物,或者直接种大棚菜,效率应该会更高。”

陈耀东问:“菜农愿意盖大棚吗?”

县领导笑眯眯地道:“兴邦农业不是要扶贫嘛,捐一批大棚应该没问题吧?”

陈耀东没吭声,想的太美好了吧!

真把自己当凯子呢!

葛老板主动道:“这个提议不错,不过扶贫要从根上扶,从思想上扶,不能把扶贫当成救苦救难,盖大棚的事市里可以出台政策,能不能脱贫还是要看农民自己,咱们景安不缺农产品,缺的是销路,只要兴邦农业能解决销路问题,我想王庄的村民只要勤劳,脱贫不是大问题,不过想致富还得先修路,得先把路修行好行。”

这还差不多。

陈耀东主动道:“路我修吧!”

葛老板笑着说:“还是陈总有力度,有兴邦农业的支持,小王庄脱贫问题不大,不过我听说兴邦农业正在和农户搞合作试点,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农户种菜?”

陈耀东点头道:“春节前就启动了,目前我们每个月的蔬菜销量在1500吨左右,和农民进行合作,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农民不用再担心种了菜卖不出去,也不用担心种多了不值钱卖不上价格,兴邦农业也可以避免外部市场因素的影响。”

葛老板道:“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模式,农民在这种模式下可以保障稳定收益,不用再承担市场风险,今年兴邦农业应该可以实现盈利了吧?”

陈耀东笑着说:“再赔一年,明年看情况再说。”

葛老板道:“听说明年你们就要向全省扩张了?”

陈耀东点头道:“是这么计划的,今年先把根基好好夯实一下,锻炼一下队伍,明年开始在省内扩张,到时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还得请领导帮忙和兄弟市协调。”

葛老板很慷慨:“那肯定没问题,兴邦农业是我们景安重点培育的企业,我们这些人可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嘛!只要兴邦农业做大做强,咱们景安的农产品就可以走出去,农民也不用再担心种的蔬菜没人要烂在地里,这是好事。”

这到是实在话。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市场化。

景安没有其他优势资源,只能发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