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北调施工第八年。

西北的百姓永远忘不掉那滚滚河水像长龙一般顺着巨型沟渠奔腾而去的画面。

北方的百姓也永远忘不掉沟渠盛满河水,干燥空气变得湿润的那一刻。

这条贯穿大稷西北两地的人造河道在后来的大稷历史中,被众人称之为‘林河’,意为纪念提出并且推动西水北调这项宏伟工程的创始人,林泽。

而在后世震惊世界的遗失之国考古发掘中,这条巨型河道更被荣幸的命名为‘第二黄河’。

在盛皇在位的四十多年执政生涯中,整个大稷朝的发展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

皇帝废除藩王制度,收回政权,大力发展经济贸易,使国库前所未有的充足,有巨大资金基础来发展执行各种政策。

林泽进献的很多东西,包括他三个徒弟献上去足以改革时代和留下辉煌政绩的发明图纸皇帝在位时并未使用。

甚至青山县所施行的很多好政策,除了教育这块儿,其他均以观察借口只施行采取了少量的意见。

这并不是皇帝觉得不好不愿意采纳,而是压根就打着注意将这些功绩留给下一任新皇巩固帝位。

而盛皇在位做得最多的就是把控政权军权、发展经济和教育。

待到对方退位之时,有着雄厚的国库和人才资源支持,新皇登基不久,就马上大展手脚开始各种发展和改革。

首先仍旧是教育,然后是农耕,继续是经济,这是国家最大的三大命脉。

新皇登基虽还留着重用老臣,但关于改革办事方面却比较喜欢用年轻官员,其中最受重用的俨然是跟着新皇一起主持西水北调工程,奋斗了八年的郭大人、李大人和张大人。

这三位大人与新皇可以说是有着过命的革命友谊了,西水北调时不知道一起经历了多少困难。

而且三人是林泽的徒弟,林泽是老皇帝的弟子,他们算起来跟新皇还有同门友谊,这份可靠度远比朝廷其他臣子更为牢固。

三人也幸不辱命,在将教育、农耕、商贸三者打理主持顺当的同时,还帮新皇在极端的时间巩固了帝位,游走朝堂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