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兄,你何必说得如此严重。这些孩子的目标又不是成为文学大儒,或千古诗人,他们来读书更不是升华灵魂,他们努力学习的目地很简单,只是想考上科举,光耀门楣,又或者当官为百姓造福……”

“所以诗词并不是他们的重点,只要能应付科举考试就行,何必纠结其他?因地适宜,因材施教,我们着重要教的是这些孩子做实事,所以我认为我教他们用套路作诗固然没有新意,但可解决他们如今过不去的坎,没有任何问题。”

泽珛私塾开学不到两个月,两位先生终于因为理念不同发生了争吵。

方山源气得脸红脖子粗。

林泽倒是很淡定,他的现代思维迟早会与古代文学碰撞是难免的事情,所以他并不意外。

古代教学是真真讲究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读书人那诗词歌赋、策论事实,乃至骑射六艺就算不精通,也必须熟练涉及。

说实话,对古代的读书人林泽其实是真佩服的,因为这些都是真正有才之人,哪怕最差的腹也有几分墨水,学问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现代大学生含金量高很多。

可是,天下能有几个人成为全才?那是极少数。

所以,在林泽看来,选定方向,然后努力为这个方向目标才是正确,说白了就是白猫黑猫捉到耗子就是好猫的俗理。

如今孩子们在作诗赋词上遇到困难,因为经验阅历不够无法写出合格的诗词,那何不用固定套路模式的方法去解决?

科举诗词占比分数不多,这些学生又不志在文学诗人,干嘛在这上面花费巨大精力,而导致学习进度无法前进?

“方兄,我并不否认你说这是馊主意,这也确实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但是方兄你要知道,生活现实和理想是不同的,孩子们来读书只是为了要更好的生活光耀门楣,升华灵魂陶冶情操并不适合他们。”

“而私塾学院是做什么的?是为朝廷培养人才,建设发展和造福百姓,只有吃饱饭生活好了,人不是才有精力去享受娱乐陶冶吗?”

“可是倘若其中有天赋卓越的,不是就此扼杀?林兄,你这做法太激进了!”

方山源也不是不能理解林泽说的话,但是作为个真正的文人,他是绝对无法苟同林泽这种更为现实思想的。

“但在这种坎上困着无法前进,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扼杀的岂止是诗词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