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围观的人纷纷如此想道。

江秋月趁机溜回去了,不想留下被他们拉住问这问那的。

既然平反工作刚开始进行,而且是低调开始,不打算先公布的样子,那么消息就不能从她嘴里传出去。

等第一批有学识之士被带走,上头总会公开这件事,以后平反会更多,到时候就见怪不怪了。

江秋月回去简单做了点午饭,一边吃饭一边打开收音机,收听京都广播电台的新闻消息,密切注意着以后的政策变动。

下午刘爱英过来养殖处喂猪时,告诉江秋月那些住牛棚的老教授们全被中山装给接走了,村里对这事议论纷纷的,大队长不让大家讨论,说等着上头指示。

江秋月第二天去上班,先销了假,然后被告知要去食堂开会,到地方才知道所有做临时工活的知青都来了,当初负责安排他们的领导要给他们开会说事。

一群人坐在那儿心中忐忑,大致能猜到说的是以后他们的工作问题,毕竟师傅们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学徒要怎么安排,是走是留,这个问题要解决。

留下的话,就要有那个能挑起师傅留下的摊子的能力,把工作做好了,厂里会给转成正式职工,户口迁到钢铁厂,从此以后就是吃商品粮的人,为钢铁厂的建设发光发热做贡献。

不想挑担子或者没能力挑起来,要么等厂里找到了接替原来师傅的人手,知青继续给人打下手,要么直接不要临时工这份工作了,回村里好好当知青去。

领导们下达了这样的解决办法,给知青们一天的考虑时间,说完就散会了。

江秋月稍后回到狭小的办公室,坐在那儿,看着老教授原来的座位发起了呆。

第126章

江秋月放弃了在钢铁厂转成正式职工的机会,暂时做着临时工的工作,准备把王文杉老教授留下的书稿整理翻译完毕,再放弃临时工的身份,回去专心备考。

其实将要恢复高考的小道消息已经在耳朵灵通的人中流传开了,不然陈中华林文清他们怎么会突然像打了鸡血似的跟着她一起学习。

上头有点风吹草动,下边留心观察着的人很快能反应过来,高考即将恢复的事早已在县领导层那里传开,有点门路的人或早或晚都能打听到。

所以,钢铁厂开出的那个转为正式职工、解决户口问题的优厚条件,看似很诱人,实际上是想把人才留在厂里。

首先,只有具有真材实料的人才能转正,其他人想当正式职工都没机会,钢铁厂的领导们不会接收光占位置不干活的。

其次,那些留下的人才,钢铁厂只是先付出一些东西,将来就极有可能收获一群光鲜亮丽的大学生呢,保赚不赔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