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终极笔记 洛溪笔谈 3078 字 2022-08-18

这次来到火云山,贪嗔掌教是早就想好的,他想把这件事情交代给我们,我心想,就算玄海派灭派了,你离火道教还能让他不灭?你能斗的过天意吗?

但是出于面子,人情世故,我还是将此事答应了下来,贪嗔掌教的条件放下不说,我本身对玄海派的好,就让我难于自拔,何况,爷爷还不知与玄海派有什么样渊源所在。

我们一路直奔烟台,在车上想起普愿道长说的关于玄海派的事情,这支怪的道教门派,是一种什么样的所在,我越来越期待见到它的样子。

我拿出手机,看到普愿道长发来的微信,贪嗔道长说普愿道长会暗跟着我们,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我们,我看到信息内容说,“我两天后出发,你们先走,有事随时联系。”后面还有一个玄海派位置所在的定位。

然后我又看到了我爹给我发回来的信息,上次我问他给我发的代码是什么意思,他这次不仅没有给我答案,还给我发来一串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乱码。

“b2-13-05。”

可我看着更像是什么地点的坐标,数字的排列顺序是合乎常理的,不过一眼看上去,还是会把它当成乱码,我不知道我爹给我发的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我想直接打电话问个明白,一连几个电话下去,都是不在服务区内,这让我不禁有些担心。

我打电话给我妈问,她也一直没有我爹的消息,我对这件事情有种不好的预感,上次发来的代码,还有这次的数字,像是有什么联系,吴家的事情,与这些密码,有无关系,我一直没有插手这件事情,等待着消息,过程甚是煎熬。

难得出来旅游一趟,吴家的事情还是耐心先等待一段时间,我爹告诉我会在合适的时间告诉我。

天黑之后,我们还是没能到达地图上所定位的地方,就找了地方休息,好消息是我们已经进入了玄海派的范围,不出几个小时盘山路就能到达玄海派。

听当地店家说,玄海派在此地名声很大,这里的人大都受过玄海派的恩惠,或是消灾祈福,或是讲经论道,玄海派的几百年来的历史,都是这些当地居民的头头是道的话题。

玄海派历史悠久,道法独具见解,解惑求知,天地理,都是其研究范畴,店家还推荐我们外来游客一定到玄海藏阁,能直观了解玄海派的历史化,卜算天道,是来此必去的地方。

按照店家所说,第二天我们在盘山公路上盘旋,进了靠海处的海崖,远远在山崖这头就能看到对面海崖的壮观,店家告诉我们,玄海派就在海崖山后,要想过去就必须翻越沿海的山崖公路。

玄海藏阁就在边上,挖山而建,像是隐藏在峭壁之,沿海崖路走起来感觉非常危险,一面大海,一面是峭壁,让我这个黄土高原的北方佬,觉得很不安全,不过这里风景壮丽,天空很蓝,海水也很蓝,只有心觉得不时拍上路的浪潮,有些不安。

半个小时路程,就到了这个被店家说很神的玄海藏阁,三层楼式的古代亭楼,别有雅致,特别之处还是镶嵌在峭壁上,底座是凸出的岩石层,当时建造这样楼阁,也堪称一绝。

我们三人马不停蹄,就进入了玄海藏阁。

第169章 玄海藏阁

“玄海藏阁两岸生,潮平观澜望碧波。”

进入玄海藏阁,左右两处门边上,提着这两句题诗,这是一个建造繁杂的八角楼阁,有两面的位置藏于峭壁之。

阁楼木质的结构穿插进了山崖里,用来固定,很难想象,这样的海崖峭壁上,傍山而建楼阁建筑,是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单单从结构地基上来说,就是一件解决不了的事情,还有在外因素在其,海风浪潮暴风雨等等。

抛开这些问题不说,这样大的木质楼阁,光需要的人力物力,木材工具,就是一次浩大的工程,如今,它依然屹立于海潮边山,万里海崖之,就足够证明它的价值。

我看到阁楼底部的结构,是用木桩和水泥插进了崖石之,常年的湿气让木桩变为了黑色,不只是底部,整个楼阁都显得有些发黑,是在无数年的岁月和环境的侵蚀里,呈现的自然颜色。

玄海藏阁里边都是木质,这里没有神像,一至三层都放满了书籍藏经,一层大厅是个讲道场所,其余两楼是藏书,这里是玄海派的藏经阁,从玄海派开创开始,到现在的历史都有记载。

除外,这里也是玄海派论道的地方,跨度几百的历史也在这里。

胖子竖起大拇指,说:“这楼称的上天下一绝,能在海边建造出,也能看的出玄海派实力和香火旺盛。”

我觉得也是,就顺手往功德箱里放了几张百元大钞。

“上去看看,兴许会记载着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凌天若说着。

玄海藏阁的一二楼是对外开放的,三楼是些派内道经,不让常人进去,三人分开来,在藏阁的一楼和二楼开始参观翻阅,看能否看到些关于玄海派的其他内容。

胖子和凌天若很就不见了踪影,玄海藏阁的八角外形,在内部是按照八卦的格局布置,间的两仪是镂空的,站在三楼能看到一楼的情景,就是平时见到的筒子楼造型,而楼梯的位置极其考究,非生门不出,一上一下,里面的结构很复杂,不是刻意跟着的话,走动一会身边的人就会不见。

我也不再去寻他们二人的去处,总归是会碰见的,我在二楼首先看到了玄海藏阁记,它记载了这座玄海藏阁几百年历史和修建过程。

玄海藏阁,建于明洪武十二年,洪武二十二年完工,历时近十年的工程,当时在内部请工匠绘制了许多精美绘画,由于环境问题,都没能保存下来,现在看藏阁内部,已无绘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