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第119章

朝堂上关于萧淮北的弹劾,终于在翌日大殿上落下了帷幕,只因陛下宣布,改封萧淮北为北安王,予北部大都督之职,万寿节后,启程归北。

朝堂一时安静下来。

北部一带,地虽广、物却稀;尤其冬日时长,更是物产稀薄的元凶。所以这‘北安王、北部大都督’虽比‘北安巡抚’权利大些,可说到底也没差什么,无外乎就是听上去稍稍体面一点而已。

萧淮北私自回京,陛下只鞭笞八十,并未深究;事后还将柳老将军‘义女’嫁他为妃!两番举动,惹的众臣以为,陛下是想将当年太子薨逝罪名悄悄揭过,想对他委以重任?

谁承想,最后竟是这个结果。

北安王?

陛下是真舍得;还是迂回战术?众臣不得而知,但天子一言九鼎,陛下既当朝宣布,此事便是板上钉钉了。

众臣虽心狐疑,可在短暂的静默后,几人视线一对,便有朝臣站出来,借着万寿节的名义,先提及了薨逝了两年的太子,后提议陛下早早选定新太子人选。

此事虽不止一次在早朝提及,可陛下今日态度竟一改往昔,默然神色竟是有些默许之意;更在散朝后,召了敦王前往御书房。

改封了最宠爱的皇子为北安王;默许了新立太子;又在散朝后召了敦王?

众臣还有什么不明白?纷纷拦着敦王道贺!

一桩接着一桩的变故来的太过突然的,直至迈入御书房的门槛,敦王都有些恍惚,他昨日还怀疑的瑞王的用意,今日竟要被父皇立为太子了吗?

此时的皇帝正背手站在壬昌舆图前,御书房的朱红大门开合之际,一道明丽的阳光的打在舆图上,将山脉沟壑的线条照的分明,无限磅礴,仿佛万里河山尽在眼前。

蓦地,敦王心跳加。

他也不知因何如此,故而努力敛下情绪向皇帝行了大礼:“儿臣给父皇请安。”

“嗯?”皇帝看地图看的出神,忽闻敦王拜见,侧身回首,龙颜喜悦:“平身吧。”

这一展颜,敦王更是心跳加剧,是有多久,父皇没有对自己笑过了?

“儿臣谢父皇。”

说罢起身,刚一站稳,就听皇帝和颜悦色的叫他过去,随后,两人齐齐屹立在壬昌的山河疆域前抬首仰望。

这时,皇帝喟叹声:“朕还记得,你第一次来御书房时只有三尺高。你那时啊,个子虽小,气势却足,端着一盏早春茶给朕请安,见朕为国事烦忧,还扬言来日长大了定要替朕好好治理天下,为朕分忧。”

敦王急忙跪地:“儿臣那时年幼,口不择言,还请父皇恕罪!”

“哎~”皇帝竟不见怒色,相反,扶着他的手道:“起来!父子之间动不动就跪来跪去的,岂不生分?”

父子?

记忆里,父皇好似只对萧淮北这般说过?

敦王缓缓抬首看着一脸慈爱的皇帝,一时竟觉有道暖流萦绕心头,敦王恍惚起身后,皇帝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朕今日才发现,原来朕的小七长这么大了。”

皇帝的手掌大而有力,重重一落,宛若将万千希望落在了他的肩上。

敦王一时竟有些五味杂陈。

皇帝又是轻轻拍了拍他的头以示宽慰:“那年春闱狩猎,别人打回来的都是山羊、兔子、大雁等一些小兽,只有你,打回来了一头棕熊,朕当时还在想,你是哪里来的勇气?如今一看啊,分明是朕的小七天资伟岸呐。”

敦王神色诧异,此事以过去七八年光景了,而当时皇帝也未曾过多褒奖,敦王还因此失落了一段时日:“父皇竟还记得?”

“怎会不记得?”皇帝声音定定道:“你回来时啊,那尾巴都翘上天了!朕为了煞你的锐气,也只赏赐了你一把弯弓!事后,你可有精益你的箭术啊?”

敦王脸上浮出羞愧笑意,喃喃道:“原来父皇是故意磨炼儿臣。”

皇帝似是没听到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