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庶媳 春未绿 851 字 3个月前

老夫老妻,果然他最了解自己。

第228章 太功利(二更)

翻了年过去,二皇子煦王从山东回来,他又在外开了府,上门拜会的人,不知凡几,大多人认为二皇子才是日后天命所归之人。

尤其是二皇子还得到了开元帝的封赏,认为他泰山之行,见了当地大儒,同孔家后人也见了面,尽显皇家天威,还开恩把二皇子妃许氏的女儿多送了封邑,如今要说哪里是热灶,当然是二皇子那里了。

“要说从前公主们都没有封邑,皇上却给这位小郡主封邑,难道真的对二皇子青眼相加吗?”元澄不免私下同芸娘道,他在外面行走,了解的更多些:“二皇子在士林名声很好,他从泰山一回来,就在我们书院主持清议,还为一位儒生出头,大家都说他日后肯定是一位明君。”

这天下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文臣手中,前线都已经硝烟弥漫,后面却还是莺歌燕舞。

芸娘笑道:“这样的话题你就不参与了,以免旁人尴尬,圣心于我们并不敢揣测。”

“您说的是,儿子这些日子就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旁的一概不管。”元澄只觉得学海无涯,他得心无旁骛的读书求取功名。

道别了母亲,元澄一人再次去了书院。

因为元澄当日已经有功名在身,穆莳为她选的便是金陵书院,金陵书院是曾经做过金陵官儿的大儒驭先生开办的,即便你是官家子,每个月也要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也许下一次就不能在内舍读了。

内舍一共十二名书生,元澄堪称是年纪最小的,还有一位和他同龄,但是比他大月份,当然了,二人因为年龄相仿,也走的比其他人近。

新年过完,元澄向来在交际上从不手软,先带人去几位夫子处送了束脩以及母亲准备的礼品,再给一同住的同窗们都分了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