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刘竞帆比江原大四岁,打小就是金银街远近闻名的小霸王,整天带着屁股后面一串小喽啰,弄得街上鸡飞狗跳。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他。

江原和刘竞帆截然不同。他自小家教严格,不光要跟着外公练书法,还要跟着爸爸踢正步。妈妈贺灵很少要求他做什么,可她的目光就像一把尺子,约束着江原成长中的一言一行。

从懵懂童年起,江原就一直是邻里交口称赞的三好学生。与肆意妄为的刘竞帆是两条平行线。

之所以会熟识起来,是因为在市图书馆偶然碰了一面。刘竞帆见江原手中拿的书恰好自己才看过,满肚子读后感正无处分享,便兴致勃勃地拉着江原一路热聊回家。

这次交谈,两人在惊讶中刷新了对对方的‘成见’。

原来刘竞帆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他对“读书”这事不知几时突然有了热情,摇身一变,渐渐成了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小孩”。

高考过后,刘竞帆去了北方一所知名高校念金融,大学期间将自己本就丰裕的压岁钱倒腾来倒腾去,倒腾出一座多于本金几十倍的的小金库来。

雁城这个还在萌芽阶段的培训机构,是刘竞帆就读于雁师大的几个同学合伙开的。刘竞帆只在早期出于义气投了钱,挂个名字,偶尔往里面送送熟人,年底分分红。

江原和粟文西到时,刘竞帆正在楼下抽烟。

“帆哥!”

看见两人来,刘竞帆眉头舒展,笑了起来:“好久不见啊,江原,粟文西。”

他摁熄指间闪着星火的烟,带他们上楼,在平常用来接待家长的圆桌旁坐下。前台小助理倒了两杯茶过来。

三个人聊了几句,刘竞帆将他们带到走廊尽头。

他推开左侧半掩的门,里边半个教室大小,布局狭长,靠墙隔成了几个格子间,近门的左右两个小隔间,各坐了一个学生一个老师,老师正盯着学生写作业。

刘竞帆小声说:“一对一一般都在这间房,一次课一个半小时,给学生查漏补缺用的。”

粟文西没有资格证,不能正式授课,但高考成绩出来,当一面活招牌,吸引家长报家教性质的一对一,还是很吃香的。

“小文西,你进去听听套路,学两招。”刘竞帆和粟文西说。

粟文西奇怪:“江原不进来?”

“我找他有别的事。”

“哦。”粟文西没有多问,带着新鲜感进了房间。

刘竞帆将江原带进办公室。

两人在沙发上坐下。刘竞帆问江原:“你志愿准备填哪?”

“雁大。”

“还是一心想学生物?”

“嗯。”

“看来我们江大帅哥这是铁了心要做科研,当科学家了。”

“少往高了架我啊。刘总。”

刘竞帆哈哈笑,“我微信说的你看了没?”